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第五屆 “推動中國進步獎”頒獎公告

2012年8月4日,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通過了第五屆“推動中國進步獎”的提名、評定與頒獎。


現公告如下:


1)由胡杰、艾曉明、艾未未共同評定的“推動中國進步獎”獲獎人為“林昭遺產的守護者”群體:


彭令范、许觉民、许宛云、甘粹、倪竞雄、张元勋、陈伟斯(已故)、蒋文钦、谭蝉雪、冯士彦、朱毅、严正学、钱理群、傅国涌、赵锐、唐荆陵等。


這十六位代表人士,多少年來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功利得失,儘心竭力孜孜以求,發掘、保存、推广林昭的精神遺產;其中有手稿追索者、誊录人、雕塑家、研究者以及祭奠林昭活動的发起人。他們的所作所為使林昭以血淚生命書寫的“控訴書、檄文和詩稿”得以留传於世,使林昭与极权邪惡勢力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他們的獲獎,實至名歸。
   
2)由艾未未、艾曉明、胡杰共同評定的“推動中國進步特別(創意)獎”,獎給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稅局和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決定,頒發上述三個部門集體獎狀一張,以肯定他們的“良苦用心”和“社會影響”。


獎金已經寄達獲獎群體,獎狀將擇日寄出。


特此公告!
   
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2012年8月4日 
   
附件一:


“林昭遗产的守护者”推荐词:   
   
我们推荐的获奖人群为“林昭遗产的守护者”——属于这个人群的,首先是林昭的亲人、朋友;还有与她一起遭受了1957年“反右”巨大灾难的受害者。他们保存、整理了林昭在狱中用笔墨、用鲜血写下的控诉书、檄文和诗稿,并对林昭现存遗稿即《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简称十四万言书)进行了全文注释,从而使林昭的这一文稿第一次得以完整面目呈现于世。


林昭冤案平反之后的1982年,她在狱中所著诗文部分遗稿归之林昭亲人手中。林昭的妹妹彭令范、舅舅许觉民和亲友许宛云是最初接触到这批文稿者。根据林昭遗稿注释者蒋文钦先生说明:《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写于1965年7月14日至12月5日;当时林昭被囚禁于上海市第一看守所和上海市监狱两处。正文120页,约133000字,附录17页,约17000字,合计137页150000字左右。手稿为有光纸,23.5㎝(横)×17㎝(直),稿心为21㎝×14.5㎝。页26~28行,行40~44字。每页约1090字,字形大小相当于老五宋。字体为行书,杂用草书和异体。校勘的底本为手稿之直复本及直复本之再复本两种。狱中写作条件恶劣,林昭常在手铐或反铐下书写甚或血书,字迹难以辨认。在蒋文钦先生对全文进行校勘之前,甘粹先生曾历时一年,誊录全稿。它也是胡杰纪录片《寻找林昭消逝的灵魂》中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林昭1980年8月22日平反,从那时至今已有三十二年。然而,近年来有关纪念和祭奠林昭的各种活动都受到严厉打压。面对这种压力,林昭的亲友们保存、整理林昭遗稿的努力更其珍贵。三十多年来,正是他们不畏艰险,精心保存了林昭用生命铸就的精神遗产,使得对中国极权专制批判的最强音得以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时代苦难和抗争的见证。


为表彰这种持之以恒的、非凡的努力,我们推荐所有为林昭的遗稿、诗文传诸后世而奋斗的人们获奖。在这里提及的仅仅是这个群体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字:


彭令范:追索林昭狱中遗稿并保存者
许觉民、许宛云:林昭狱中遗稿存传者
甘  粹:十四万言书全篇誊录者
倪竞雄、张元勋:林昭书信保存者
陈伟斯(已故):最早发掘报道林昭遗稿的记者
蒋文钦:《林昭十四万言书》、《林昭血诗题衣九章》注释者
谭蝉雪:林昭诗篇《海鸥之歌》、《普罗米修士受难的一日》遗稿发掘者
冯士彦:林昭狱中诗篇《<秋声辞>全注释》作者 
朱毅(“祭园守园人” ):《林昭<血诗题衣九章>全注释》、《林昭<秋声辞>全注释》序言作者 
严正学:“铁玫瑰园:林昭纪念雕像”雕刻家
钱理群、傅国涌、赵锐:林昭遗稿研究者
唐荆陵:4·29苏州祭奠林昭活动发起者

推薦人:胡杰、艾曉明、艾未未


2012年7月27日

附件二

獲獎感言:

人权中国的史诗与传奇


——2012推动中国进步奖感言“林昭遗产的守护者”群体   
       
朱 毅 (执笔)    

 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近午,王洪文、张春桥强令江西省委在京常委解散赣州地区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绝密取缔令,竟被我一纸《朱毅非抓不可》,公布在赣州公园女墙前的万头攒动之中。薄暮的昏黄中,蒋政委亲昵挽紧我;县革委政治部余主任殷勤扶着我借来的破自行车;与此同时,全城干警、四个武装民兵连与地市数百单位的政保人员,正为彻夜大拘捕迅速聚集着。从蒋经国建的那座励志社折回步出公园,依依回眸之间,我看见钟海源——一下午双目噙泪寸步不离的钟海源!一个月后,钟海源在剧院顶楼抛洒抗议传单;而此时,她依然站在解放纪念碑的灯柱下,向我微微招手;另一只手,紧紧夹着我托付她的那个厚厚的文件袋,其中是我凌晨前连夜整理好的重要资料——李九莲批林批孔九篇抗辩大字报、调委会九个月来为李九莲争鸣的全部文告、我的《静夜扪心录》、《九吐心丝》等手稿…….   

那个厚厚的文件袋、一双鲜活的肾,连同肉体,都随充满历史主动性的钟海源解放纪念碑下昏黄的永诀,永远地消逝了。

而苟活的我,却终于有幸与胜似秋社三杰的沪上三女杰,与林昭的同学战友们,与无数良知的人们一道,以文化——精神聚焦的方式,见证人权中国真正的史诗,见证百年华夏的传奇,见证林昭精神遗产最重要的部分——十四万言书、《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和《海鸥之歌》……奇迹般地将永远与精神中国同在!

众多的文化奖项,瞩目于堂皇出版、脍炙人口的作品,凝定在过往的历史云烟。而齐氏文化基金会2012推动中国进步奖,前所未有地聚焦于迄今无法出版、网上寂见、全文读者寥寥的作品——林昭十四万言书。这对于今日中国思念、仰慕、追魂林昭的群落——林昭精神遗产的守护者们,既是别开生面的文化奇观,也是良知荟萃的精神盛事。

先后参与灵岩公祭、五一九文萃、圣女双雕的策划,这次又忝列获奖名录,我再次感受到人权价值的洗礼和林昭精神的共鸣。推荐词中列出的各位代表,也正是灵岩祭者或铁玫瑰园的开拓、致敬者。不同于祭仪、文萃、雕像,本届推动中国进步奖,以此独特方式,向林昭所代表的青春代反抗传统以及所有传承者致以精神顶礼。

林昭那一代人迥然超越于李九莲、张志新路线抗争的价值求索,她/他们身陷极权低谷、地狱深处,却嘹亮不竭地发出人权呐喊,使得时代精神呈现出悲剧性的倒落差。林昭遗稿的留存,既是极权中国肆虐逆行的铁证,更是民主中国史诗叙事中最悲壮的篇章。作为中国极权专制批判的最强音,林昭的十四万言书在中国大陆,在刻意遗忘、网络封禁的后极权时代,只能以黑皮书的形式私下传阅。我们深信也希望:这一最重要的反抗经典,终能突破现实的禁锢,得以昭彰和广泛流布。

被奖掖的这个精神群落其实是离散的,凌乱的,他们遭遇极权肆虐且各有坎坷,林昭冤案的受难者至今不曾有过正式的聚会,很多人甚至一直无缘谋面。但与林昭生命的联系或精神的共鸣,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最早接触到林昭遗稿,更由于受到林昭精神的感召,他们自觉担当了守护这一思想遗产的历史使命。正如林昭曾经说过的那样:

“自由战士,这就是我们,是我们不幸生活在……极权制度下而坚决反抗着它那对于人性之恶劣奴役横暴摧残的一切战斗者们的共同名衔,这名衔本身就像号角一样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牢牢记住自己身份和责任!”

近半个世纪了,当年林昭一页页编完页码,甚至行文前就精心编好了附录篇目的十四万言书,如今静静珍藏在大洋彼岸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里。我们衷心感谢彭令范大姐三十多年来呕心沥血的求索与守护,更希望有一天,遗稿能够全文出版,而林昭研究亦能直面林昭狱中写作的决绝状态及其深刻意蕴,真正得以深化和拓展。

深深感谢齐氏文化基金会!

2012/8/4  于北京

附件三

特別(創意獎)推薦詞:    

我们推荐“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偷税案”的办案、审理的政府部门为“推动中国进步奖”获奖机构,包括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税局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上述三个部门在“发课公司税案”中,配合默契,有着近乎完美的卓越表现。公安部门秉承“先抓人,再定罪”的构陷传统,将艾未未等5人非法羁押近3个月,并率先创造出了涉税案件“实际控制人”概念,为“政治案件经济化”提供了新的案例;北京地税局第二稽查局在未调取任何发课公司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与公安亲密合作,摈弃稽查程序与事实,实现了单个税案几十处程序违法的记录的穿越,大胆地提出装修项目可以“零成本”的思路,圆满地实现了构陷发课公司偷漏税1522万元的既定目标。北京朝阳法院通过拒绝调取证据,拒绝证人出庭,拒绝质证,拒绝公开案件事实,独创“读秒庭审法”限制发课公司代理律师发表意见等多种手段,成功地剥夺了发课公司各项诉讼权利,枉法裁判,为发课税案善后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述部门全力以赴,成功地将中国司法拖下更深的深渊,将中国法制腐败现状完美展示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成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教育了大批草泥马,尤其是80后、90后马驹们。牺牲小我以推动中国司法独立进步,以反面教材教育公众。用心良苦,社会影响颇大。

特此推荐。
   
推荐人:艾未未 艾晓明 胡杰 

2012年7月30日

附件四

獲獎感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获奖群体(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税局、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无法提交“获奖感言”,故请广大网友代笔,字数在500~600之間;投稿地址: huojiangganyan@gmail.com;截止日期:2012年8月 15日24 时。本届评委会将从中选出最佳“获奖感言”发布, 被选中者将获得惊喜纪念品一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